English

话题新闻“看图说法”开启新思路普法图书旧貌换新颜

1998-01-2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邓 凯 我有话说
话题新闻

“看图说法”开启新思路普法图书旧貌换新颜

□本报记者 邓 凯

在林林总总的普法读物中,有的是铺天盖地的法律条文汇编而让人无所适从;有的则板着面孔说教使人亲近不得。如何让读者在随意愉快的阅读中轻松地掌握法律的精髓,这是普法读物在形式上面临的问题。最近由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的《百姓法律话题》一书和湖北美术出版社即将推出的“中国公民普法画丛”也许暗示了普法读物的新走向:法律与美术联姻,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。

据河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孙振清介绍,《百姓法律话题》是一本面向农村的普法读物。编著者精心汇编了二百余个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案例,内容包括婚丧嫁娶、财产继承、邻里关系、民间借贷、经济纠纷、受害索赔等,涉及了婚姻法、继承法、民法、经济法、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知识。该书用老百姓的话,讲老百姓身边的事,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问题,把严肃的法律条文和一些难懂的法律知识点变成通俗易懂的、用大众语言写成的普及读物。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,该书的每个案例和法律知识点都配上了连环漫画,直观地表现且艺术地深化了法律知识,使人感觉兴趣盎然,易学易记。该书第一版50000册马上销售一空。“《百姓法律话题》以群众喜爱的图解形式注释法律,我想这是该书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。”出版家林辰如是说。

无独有偶,即将面世的“中国公民普法画丛”(共10本)也采用卡通的形式,随图配文,一个案例,一段精炼通俗的语言,几幅生动活泼的卡通画,使读者既获得了知识,又感到了趣味。在每个案例之后,都由一个固定的卡通形象“法律博士”来作总结,附上精短的法律原文,从而保证了法律知识的准确性。

《百姓法律话题》责编之一张增木介绍说,该书作者曾在河北农村参加过一年多的扶贫和普法工作,亲眼看到普法工作开展好些年了,但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毕竟有限,严肃的法律条文又往往不易理解。农民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法律知识来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,他们呼唤普法通俗读物,普法工作者也需要这类读物作为普法教材。出版社意识到,照搬法律条文是行不通的,必须在形式上下功夫,让普法读物既实用又耐看,为老百姓喜闻乐见。

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、国家图书奖评委陈光中说:“我们以前也搞普及本,而那往往是把原有体系压缩,起不到通俗的作用。我不赞成‘压缩饼干’式的读本。《百姓法律话题》有新意、有突破,法律与美术相结合,生动形象,对法律条文的解释比较准确。”

据中国政法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马建石介绍,在我国历史上,普法形式多种多样。古代曾用诗歌的形式把法义概括出来。诗歌语言精炼、富有韵律感,让人去念去唱,可以潜移默化地达到增强法律意识、规范行为的目的。

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高明光说:“《百姓法律话题》让我想起了解放初期的《镇压反革命条例》,宣传画配文字,在当时影响很大。这本书以连环画的方式举案说法,对于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大有裨益的。”

据悉,在《百姓法律话题》之后,河北美术出版社计划再出5本类似的普法读物,组成“画说国法”丛书,和湖北美术出版社的“中国公民普法画丛”一南一北,遥相呼应。也许是个巧合,出版这两套普法读物的竟然都是美术出版社而非法律类出版社,这对开拓出版社的出版思路具有启示性的意义。普法读物呈现法律与美术联姻、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新走向,这使美术出版社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。有专家指出,在非法律类出版社介入普法读物出版的情况下,对法律要义的精确诠释尤显重要,否则收不到预期效果。河北美术出版社和湖北美术出版社请法学专家进行审阅和把关,实在是明智之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